罗塘人家网站|泰无聊姜堰分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0|回复: 0

“绿色织锦”铺就现代农业丰饶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8 15: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泰州
       11月26日,记者走进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农场主姜井贤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采用水稻全生育期精简用药技术模式,少用两次药,每亩省30元,380亩田就节省一万多,产量还不受影响。”姜井贤兴奋地说道。这项技术通过稻种浸泡消毒与农药吸收促进剂的应用,在水稻生长早期构建起坚固的病虫害防线,实现了播种后90天无需用药的神奇效果,水稻不仅产量稳定,而且植株更加健壮。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是姜井贤个人的增收密码,更是姜堰农业绿色变革的生动缩影。

       减药不减产,绿色更高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现代农业改革中的一项重点生态课题,近年来,姜堰区采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土地轮作休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综合措施,持续筑牢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优势,让农民种上“生态田”和“希望田”。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持的张甸镇三野村1035亩试验示范区,大型播种机往来穿梭,播撒下新一季的希望。这里,小麦、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与有机无机肥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的生态种植模式相得益彰。“三替一减”模式,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基肥、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并减少施肥次数,让土地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孕育出更加茁壮的庄稼。示范区内,小麦、水稻茁壮成长,丰收的景象成为姜堰农业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有力见证,也为全省种粮大户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生态种植范例。

       绿色,是姜堰农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化肥减量增效的道路上,轮作休耕成为关键一招。今年水稻收割后,全区1000多家家庭农场积极响应,40多万亩农田开启休养生息模式。轮作休耕,绝非简单的土地闲置,而是一场关乎土地永续利用与生态优化的战略行动。它降低了耕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壤肥力恢复,减少了化肥农药依赖,为中高端农产品品牌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姜堰区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也成效斐然。俞垛镇种田大户储文旺近2000亩农田中,有800亩受益于牧原猪场沼液支农管网。“小麦季用沼液施肥,亩均复合肥少用近40斤,一季省70多块,一年省十万出头。”他的账本,记录着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惠。

       姜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饲喂、漏粪板清粪、低蛋白日粮配方等手段,实现源头减排,并对猪粪进行固液分离、堆肥发酵、沼气厌氧处理,将沼液通过近30000米管道输送至周边8000多亩农田,实现了粪污的就地转化与循环利用。同时,姜堰区建立长效监管指导机制,从公示牌到技术培训,从清运外包到“一对一”还田消纳,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8%,让每一滴粪污都成为田野的“营养剂”。

       为了从根本上守护农村生态环境,姜堰区在260多个自然村设立“环境委员”和“生态保护委员”。这一创举,犹如在农村生态治理的神经末梢安上了敏锐的“感应器”,有效解决了“垃圾满天飞、田间药味浓、污染农田重”的顽疾。

       精心编织的农业“生态圈”,给姜堰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与数万农民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小麦连续20年增产、水稻连续19年丰收,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是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姜堰农业的绿色转型,不仅为自身发展铸就了坚实的生态基石,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姜堰样本”。


  (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手机客户端|罗塘人家·泰无聊姜堰分站 ( 苏ICP备09067823号 )

GMT+8, 2025-1-13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