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塘人家网站|泰无聊姜堰分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0|回复: 0

《苏中红嫂》真的“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3 17: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苏中红嫂》 真的“红”了                   
---浅析扬州评话《苏中红嫂》的艺术魅力  王根林

2020年,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选揭晓,姜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创作室主任高秀春先生,创作的扬州评话《苏中红嫂》在摘得桂冠的同时获得网络人气奖;并参加“《乘风破浪再扬帆》—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优秀作品展演暨颁奖晚会” .还被中宣部《学习强国》中央平台播发视频……真可谓是三元四喜。
随着文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扬州评话市场已日渐萎缩,加之扬州方言的局限,与北方评书的(北方普通话)覆盖面也无法抗衡。是日,我在网络平台“上看到《苏中红嫂》的演出视频,短短的十四分钟,我由站着看,继而坐下看,毫不夸张地说,从头到尾眼睛都没眨一下。我虽从事群众文化曲艺工作大半辈子了,看完视频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最令我折服的扬州评话了。其原由在于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
一、挖掘原型,选择提炼
《苏中红嫂》的原型,来自于姜堰藉卢福祥将军的真实故事.作者正是以卢将军当年身负重伤,在生命垂危之际,一家婆媳俩舍命相救,用乳汁将其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故事虽然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加之与其类似的山东沂蒙山”红嫂”故事已家喻户晓,歌剧、舞剧早已搬上银幕和舞台.如果再将这故事搬上舞台,不算是件轻而易举之事.创作,成了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是拘泥于原型?还是选择提炼加工?高秀春先生博采众长,多次召开座谈会,多方听取当事人和来自各方面的建议.最终侧重点就定格在婆媳救伤员上,将焦点”救”放大,做足做细.婆媳救伤员本身的举止是彰显着”善良”,而”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法.雨果).用乳汁救人,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平常,也很司空见惯.但在那特定年代特定的环境(人命关天)下,这一举动显得格外的美.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作者虽不说千锤百炼,前后易稿达二十多次.
二、遵循评话艺术特色,构架好”梁子”.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特色和规律,评话也不例外.它一向以结构严谨取胜.大段子为”柁子”,每个”柁子”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讲述.一个柁子又分为几个”梁子”,每个”梁子”都有一个故事高潮.根据篇幅,《苏中红嫂》以构架好”梁子”为主,梁子中分为若干个”扣子”(悬念).大扣子以叙事为主,小扣子以刻画人物为主.最终确定:以故事发展时间顺序用正笔笔法展开.
三、”扣子”不断,大小排列有序.
《苏中红嫂》中,可谓是通篇”扣子”不断.如开头的:”突然,咔,一声枪响划破黎明前的黑暗。紧接着那个机关枪,啲啲啲、哒哒哒,打得就像哚粥一样,什么情况?原来是我华野11纵队31旅破冰泅渡,夜袭溱湖东边守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而且扣子的大小排列不是平分秋色,安排得张驰有度合情合理.如小扣子” 枪声渐疏,硝烟弥漫,火光若隐若现。咦喂,就在河堤上一前一后晃过两道黑影。”
四、表,白,评,相得益彰.
在通篇评话中,作者将评话中的表、白、评,运用得算是游刃有余.诸如”表”: 1947年春节刚过,这一天夜里头,天,乌漆嘛黑,风,寒气飕飕,河水,冰冷彻骨,水边芦苇,东倒西歪、分分合合;”白”: “快快快,先把身上冰块子剥下来。”对对对,再不脱,冻都要冻死了。”“不得命了,硬邦邦的,弄不下来。”;”评”: 不噶,假如就是有船,借个胆子给他也不敢追。为什么?因为水乡溱潼人都晓得:“芦苇荡、芦苇荡,里外都一样,只要你敢进,包喝迷魂汤,包你犯死相。”再如: “婆婆发话了,媳妇也就不再敢违拗。为什么?过去的媳妇都怕婆婆,千年媳妇熬成婆,婆婆在家里笃定是一把手。婆婆拍板,媳妇哪敢?”真是” 表”得清楚,” 白”得得体,” 评”得让人回味.
五、”开脸”绘声绘色,”赋赞”形象生动.
《苏中红嫂》中,运用传统扬州评话的”开脸”(描绘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法)恰到好处,且绘声绘色.如描写冯嫂:”她40开外,面庞瘦削、目光炯炯、走路带风,灰黑的头发朝后梳,盘了个大发髻,看上去就十分干练,扬州话叫刷刮。值得一提的是,冯嫂的发髻上面插了根铝制的簪子,过去啊发簪是妇女的必备之物,有钱人是金子做的,差不多人家是银子做的,穷苦百姓只能用铝做的。”
再谈”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的运用,也是十分生动贴切.如对剧中人物秀英的”赋赞”:” 名叫秀英,二十出头,面似芙蓉、十指如葱,头上扎了个大红头巾,年轻的小大娘子,”正是由于作者将扬州评话传统的艺术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给作品情节发展带来了”俏”和”翘”.
六、演员表演洒脱干练,口技运用惟妙惟肖.
扬州评话《苏中红嫂》表演者周敬堂先生的表演.真可算是洒脱、干练,他的表演,既有传统扬州评话的韵味,但又不受传统框框的约束,笔者用歌德”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鹜.”来形容他.
他的表演,不沿袭传统扬州评话长袍大褂,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而是依靠他的扎实业务功底,贯口,口齿清晰,字字如珍珠落盘,真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在表、白、评的演绎过程中,周敬堂先生能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径纬分明,高低有落;表演中口技的运用,是扬州评话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在作品中,可说俯拾皆是,如:” 冯嫂嗵嗵地往前跑,秀英吭哧吭哧在后头跟,嘴里叽里咕噜。”,再如:” 小宝宝张口就咬住奶奶的手指头,叭滋叭滋贪婪地吮了起来,鼻息上下一动一动的,小嘴吧唧吧唧嘟哝着,粉红色的脸蛋上泛起了甜甜的微笑。”
再者,他突破了传统扬州评话几乎很少表演身段和舞台调度,而周敬堂先生,根据不同情节,不同人物,设置了不同的表演身段.他的眼神,亮相时目光如电,表达情感时有如一泓秋水.一句话,能在十四分钟内,一个人在偌大的舞台上,能将上千的观众所动容,能让那么多评委所青睐,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及的.称周敬堂先为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一点不为过.
罗曼.罗兰说过:”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它的时代的本质铸造成的.艺术家并不是独自一人创造作品.他在作品中记录他的同伴们,整整一辈人所痛苦、热爱和梦想的一切.”高秀春先生创作的扬州评话《苏中红嫂》,正是集思广益,在传承扬州评话精髓的同时,勇于跳出传统框框,与时俱进,正时他受到托尔斯泰”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所以《苏中红嫂》才能真的”红”了.

      (本文曾载《姜堰日报》、《姜堰文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手机客户端|罗塘人家·泰无聊姜堰分站 ( 苏ICP备09067823号 )

GMT+8, 2025-1-8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