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城村虾笼里的旧时光(周恒太)
洲城村虾笼里的旧时光在洲城村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柳家以一门独特的手艺——用竹子制作虾笼张河虾,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独属于他们的印记。
回溯到解放初期,那时的洲城村,河流清澈见底,河里的大青虾在水中欢快穿梭。周陈庄的河流里的河虾个大且肥,柳家的虾笼就像神奇的魔法盒,每天清晨收虾笼总收获几十斤的活蹦乱跳的河虾。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河虾可是稀罕物,价格也不低,最贵时每斤能卖到两角多。这对于柳家来说,是维持生计的重要营生。每当柳家人挑着装满河虾的担子去庄中心或者到溱潼街上集市,总能吸引众多目光,换来不少微薄却珍贵的收入。
随着时光缓缓流淌,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洲城村的日子也越发红火起来,河虾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美味,价格定格在了每斤五角钱。此时的虾笼,依旧在柳家的巧手下源源不断地制作出来,放入河中,为人们带来餐桌上的鲜美。
然而,制作虾笼并非易事,不仅要精心挑选合适的竹子,经过破竹、削片、编织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虾笼后,消毒环节更是马虎不得。柳家人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消毒方法,用石灰水浸泡虾笼,以确保虾笼的卫生,这样捕获的河虾才能放心食用。
只是,岁月不饶人,曾经熟练编织虾笼、下河张虾的柳大爷夫妇,如今已年迈体衰。他们的腰背不再挺直,双手也不如往昔灵活。而令人惋惜的是,现在河虾虽然最贵的时候能卖到一百块钱一斤,但他们的晚辈们或许是因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许是被外界更多新奇事物所吸引,竟没有一人愿意接过这门祖传手艺的接力棒,将张河虾的行业传承下去。
如今,洲城村的河流依旧静静流淌,只是曾经那熟悉的柳家张虾场景,已渐渐成为老人们口中的回忆。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虾笼,或静静躺在柳家的角落,或已消逝在时光里,只留下一段关于张河虾的故事,在洲城村的空气中,若有若无地飘荡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