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成功开展一例脊柱内镜下腰椎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
中医院成功开展一例脊柱内镜下腰椎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近日,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脊柱骨伤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7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脊柱内镜下腰椎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Endo-PLCD)”,
通过仅1厘米的手术切口实现双侧神经根精准减压,标志着该院在脊柱微创领域再攀技术新高度。
患者鲍奶奶腰痛及双腿疼痛麻木跛行已有1年多,近期症状愈发严重,行走不足200米就需要停顿休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疼痛难忍的她到姜堰中医院求诊,
影像学检查显示L4/5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双侧椎板及黄韧带增生。面对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难题,鲍奶奶及家属都对微创治疗寄予厚望。
针对患者双侧狭窄的复杂病情,经过细致的术前讨论,脊柱骨伤科陈成教授团队决定创新采用经右侧椎板间入路实施Endo-PLCD技术。手术台上,
陈成利用**精准定位建立直径1厘米的工作通道,先行右侧椎板及侧隐窝减压,随后通过棘突根部“过顶潜行”技术完成对侧减压,全程在内镜可视化下操作,
仅切除增生黄韧带及部分骨质,完整保留脊柱结构。手术历时90分钟,出血量不足20毫升,术后即刻验证双侧神经根减压充分。
鲍奶奶术后第1天即实现自主下床活动,术前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经评估双下肢肌力也恢复至V级。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管容积显著扩大,
骨性结构破坏率较传统手术降低60%以上。“现在能连续走半小时都不累,没想到微创手术效果这么好!”术后第3天,鲍奶奶出院时由衷地感慨道。
陈成表示:“Endo-PLCD技术通过单侧入路实现双侧减压,突破了传统椎间孔镜的局限。其核心在于建立精准的‘减压通道走廊’,运用‘骨面移行’和‘动态减压’理念,
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持脊柱稳定性,特别适合高龄、基础疾病多的腰椎管狭窄患者。”
目前,姜堰中医院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多例复杂腰椎管狭窄病例,此项技术的成熟开展,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姜堰中医院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多例复杂腰椎管狭窄病例,此项技术的成熟开展,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