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街道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新路径”
今年来,为进一步落地落实老旧小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天目山街道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过程请居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升级,提高居民幸福感。
一是探索“众人拾柴”路径,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深入居民群众,广泛调研改造需求,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召开协商议事会等途径收集居民意见。分析研讨居民提出的雨污水管网改造、飞线入地、停车位改造、路面破损维修、外墙及屋面漏水等问题,归纳汇总后及时交区住建局的项目设计方,形成初步设计方案。牵头联系区住建局、设计单位逐社区召开设计会,向涉及改造的居民代表介绍改造项目的详细清单,多次汇总居民提出的新的建议和诉求,融入设计方案中,并充分动员业委会成员、党员居民代表参与改造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改造项目符合居民需求。
二是破解“隔靴搔痒”难题,变“样板间”为“定制款”。摒弃“一套方案”思想,给予居民更多可选择的空间,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比如,对老旧车棚进行整体出新的同时,居民可根据个人意愿适当出资将个人的车棚门更换成不锈钢门;针对部分老旧房屋室内存在漏水的现象,居民可现场协商屋内施工费用,由施工单位入户维修。针对部分破旧棚披影响施工的,积极与产权单位沟通后,先行拆除后期部分恢复,同时利用原有位置建设电动车充电棚,满足周边居民的充电需求,尽力取得居民的满意和支持。
三是打造“时代文化”名片,让“硬工程”添“软实力”。改造过程重“面子”更重“里子”,比如在对二中附近、老河西街附近的改造区域的文化墙进行个性化设计,融入党建、三宜天目山、河西街旧貌及助学文化元素,并积极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到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组织居民参与文化墙的设计建设、参与小区的题名等多种互动方式,汲取和留下居民共同记忆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传承了优秀的时代文化。 积极探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