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如歌岁月
老照片的如歌岁月王根林
每当看到眼前的这张老照片,它就将我带回40年前的岁月,引起我一段如歌岁月的回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下发不久,群众文化工作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那是我任乡文化站长的第四个年头,当时“文化中心”这一新生事物才刚刚提出,我所在的乡党委宣传委员肖广法同志,素有开拓进取精神,在征得乡党委的支持下,在全县率先筹建起“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建立,是跳出单一的纯文化工作的范围,是将文化站、电影队(院)、广播站、共青团、妇联等连成大文化综合体。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乡镇文化中心要成立亦工亦艺的文艺宣传队,目的是为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服务。所谓亦工亦艺,即文化中心创办经济实体,将文艺宣传队员集中在一个实体上班。当时都以办小工厂的居多,就是上班与排练演出相结合。所办工厂(实体),相关部门如工商、财政、税务,都给予相应的扶持,以保证宣传队员的基本工资不受影响。
记得当时宣传队员是面向全乡招考的,二百多名姑娘、小伙,经过县文化馆老师的目测、面试,最终选定了十二名队员。宣传队员进工厂后,我们便进行半天上班半天排练,经过一个月紧张排练,便下所属村进行巡回演出。这张照片便是一九八二年夏季,在乡影剧院舞台上排练开场歌舞《丰收歌》时,我用“海鸥”120相机拍下的。记得当时我们每晚下农村演出,不增加群众的负担,交通工具、伙食全部自备,加之节目的形式、内容新颖,演出的质量也高,深受农民的欢迎。全乡巡回一次演下来近二十个夜晚。
当时的省、市(地级)文化部门也十分注重“文化中心”宣传队员的业务培训,大市每年都组织宣传队员培训班2—3期,每期都在20天以上。省里则有目的地组织有培养前途的文化站长进行业务深造,如一九八五年,我便被选入省文化厅在省戏校办的“戏剧编导班”学习一个月。县里每年也组织宣传队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各级文化部门的经常性办班培训,宣传队员业务素质提高明显,加之大市又经常举办调演,这更为大家提供了开阔眼界、相互学习的机会。当时我所带的宣传队,曾在扬州市调演时产生过轰动。省文化厅及扬州市文化局,多次组织兄弟县市去参观学习,《新华日报》作了专题报道,宣传委员和我参加了一九八二年省政府的表彰大会。我们的宣传队后来成了县里的文艺骨干队伍,曾代表县“拥军优属慰问团”去地方驻军慰问,两次代表县“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到各乡镇慰问演出,一九八四年县文联成立时,我们的宣传队参加了文联成立晚会的演出……
回顾当年那如歌的岁月,我总觉得有一种怀旧和回味,总感到当年那些宣传队员们,个个都是那么富有朝气,处处迸发出青春的活力。然而,四十二年过去了,当年三十多岁的我,也快成古稀老人了。那些当年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儿们,如今也都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我们偶尔相遇,总免不了提起当年排练演出中忍俊不禁的差错。
看到这张老照片,我真留恋当年的一朝一夕。
【本文、图曾载《泰州晚报|》】
http://pic.t56jy.net/pic/20230909/1694244147301603_882.jpg
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03.png 有没有我沙姐姐 第一个就是啊! 真捧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但看不出来沙妹妹! 哈哈哈哈沙姐姐年轻时候更漂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