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五色圣旨”赏析
清“五色圣旨”赏析王根林
古装影视剧里常出现“圣旨”,但真正的圣旨普通百姓见之甚少。圣旨是历代帝王下达命令的文书,包括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时颁发的诰命或敕命。由于所授官员的级别不同,所颁发的圣旨颜色也不同。五品以上的圣旨颜色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的;五品以下的圣旨颜色比较单一,纯白绫。明代圣旨只用汉文来书写;清代圣旨用满文和汉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文从右向左,满文则从左向右,两种文字均向圣旨中间延伸。圣旨上还可见到皇帝的玉玺、年号、时间以及受封人的姓名、官衔等。
按《大清会典》规定,文武官员三品以上封三代:妻子、父母、祖父母;四品到七品封两代:妻子、父母;八品九品只封妻子,未入流的就谈不到封典了。
孝心,将妻子的封典让出来,请求改封上人叫“贝也”(音yi)封。所以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请求“贝也”封曾祖父母,四品到七品可以请求“贝也”封祖父母。
封典亦是朝廷名器,从前很慎重。军兴以来也滥了,跟捐官一样封典亦可捐的。白丁不可以捐。有了官职,可以加捐官级,但有限制。像五品,可以替祖母捐个“三品淑人”。(高阳蓍《胡雪岩全集》)。
姜堰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诰封刘氏配偶的圣旨。刘氏兄弟状元(刘荣庆1762――1842,刘国庆1769――1833)为中国科举史上惟一的兄弟状元,以刘氏兄弟状元为代表的姜堰刘氏家族,由明至清五百年间将才辈出。
姜堰博物馆收藏的五道圣旨均为“五色圣旨”,采用提花织缎织成,其中最长的约500厘米,两道长约300厘米,一道长约250厘米,一道长约200厘米,宽度均为50厘米左右,由右至左被分为长度相等的青、红、黄、白、紫五种颜色缎。在黄色缎面上盖有皇帝“制诰之宝”玉玺,玉玺两侧的圣旨正文分别用汉文、满文写成。圣旨开端是提花织就的头尾相对的两条白龙,相拥着提花做成的“奉天诰命”四个篆体字,整条圣旨上错落有致地布满祥云。这五道圣旨分别为:
一、乾隆五十五年诰封广西提标营右营守备刘维馨之父刘赓歌为武德骑尉,母王氏为宜人。
二、嘉庆十四年诰封两广督标中军副将刘维馨之父刘赓歌为武功将军,母王氏为夫人。
三.嘉庆二十四年诰封浙江金华协中军都司刘廷璜(刘维馨次子)之兄刘廷隧为昭武都尉、嫂田氏为恭人。
四.道光八年诰封湖北提标左营游击候选参将刘廷璜之兄刘廷隧为武翼都尉、嫂田氏为淑人。
五.道光十五年诰封广东肇庆协右营守备刘攀桂之父刘廷隧为武德骑尉、母田氏为宜人。
这五道圣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姜堰市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周煜老先生征集作为馆藏。除有一道有破损外,其它均基本完好。数其价值,窃以为:
面对这些圣旨,我们仿佛看到历历在目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兴衰。每一道圣旨都有一个故事叙述,是一代王朝治乱兴衰的证物。此为历史价值;
圣旨多由当时朝廷文人所撰,不仅有重大历史价值,而且有重大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此为文学价值;
圣旨有匡正和补充正史的作用,对中国正史记载有补充和订正作用。此为对历史补充、修订价值;
现存的圣旨大多是由纸和锦制成,尤其是诰命类圣旨,基本上每道圣旨均为孤品,又多由受封者分散保存。此为抢救保护与拾遗补缺价值;(参照市场上同类藏品的估价,这五道圣旨价值不低于150万元人民币)
难能可贵的是这五道圣旨所反映和叙述的人物、事件,都是姜堰市本土的历史人物事件,对论证和丰富当地的人文历史,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姜堰博物馆收藏的五道圣旨,丰富了该馆的藏品内容,虽然它们仅是姜堰馆藏藏品中的冰山一角,但它毕竟证明了姜堰历史上兄弟状元的事实,从而彰显了刘氏家族“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的辉煌历史。
(本文曾载《泰州晚报》)
http://pic.t56jy.net/pic/20230904/1693811289610266_391.jpg
http://pic.t56jy.net/pic/20230904/1693811289690456_332.jpg
http://pic.t56jy.net/pic/20230904/1693811289757987_948.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