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东升 发表于 2023-8-21 09:13:51

天目山“鹿女”的传说

天目山 “鹿女”的传说
王根林
   位于泰州姜堰市城区北部(东经1200、北纬320)的天目山,地处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平原南缘的新通扬运河南侧,西邻姜溱河,距泰州21公里。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土墩,苏中大部乃水乡平原,少有高山。此处地势较高,近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有如覆钵。最初无名,因山上有双井相对,百姓称“天目山”。万历《泰州志》载:“天目山,州治东四十五里,高二丈余,周二百三十步,昔王仙翁尝隐是
山,有二井”。因二井形如天目,故称“天目山”。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光《泰州志》上,有“海陵十仙”之说,王冶和鹿女就是其中两位。而在古海陵八景中,天目山就是其中之一,称为“天目晴岚”。
王仙翁是何许人也,因何来天目山修道?史书无记载。惟有民间传说、传奇,口头代代相传,且不乏添枝加叶和不断发展完善,并有了众多版本的传奇和传说了。“传奇”,泛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传说”,指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
传说天目山上有“鹿女台”,有“鹿女台”就得说鹿女,而说鹿女又不得不说王冶。关于王冶的传说、传奇较多,故事情节不尽相同,细节详略不一,但有一点共识,便是他后来成仙了。
传说得有板有眼的是:王冶,本不是普通老百姓,原名微子启,是纣王之兄,因不满纣王少子辛当朝苟政,荒淫无道且力谏不从。梦中受南极仙翁点化,来到天目山修道,因其是王爷身份,便取其谐音名为“王冶”。
民间传说,当年的“天目山”树木葱葱,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彩蝶飞舞,高田红粟,鹿歇山旁。登山顶,东,可览东海泛波,还能遥望如锁烟雾的蓬莱岛。南,万里长江近在眼前。北,茫茫淮河相邻。此山背西朝东,好一派中原大地美丽风光,在此修炼,真是别有洞天。据说王冶当年来到山上,见有一草庵,虽不说富丽堂皇,但也能遮风避雨,便在此安顿了下来。
王冶在天目山是潜心修道,夜伴孤灯,日诵经文,心无杂念,专心修炼。闲暇之时,将草庵修饰一新。为了草庵的安全,王冶决心在天目山四周挖一条城河,他自编箩筐,自制扁担,并用河里的泥土垒墙建城堡。后来,南极仙翁暗中派黄巾力士给予相助,终将城堡修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有可能会将如今发现的古城墙遗址,传说成是当年王冶所筑城堡所留下的痕迹吧。
说是有一天黄昏,王冶正在庵中诵经,忽听远处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少顷,又听得鹿的长鸣声。王冶心想:天目山上别无他人居住,哪来的婴儿啼哭?再说,这么晚了,难道还有妇人带小孩来这里游玩不成?他急忙走出庵门,在庵旁不远处的草地上,正躺着一个赤身女婴手舞足蹬,啼哭声声声惨烈。又见女婴身上还留有血污,分明是刚出娘胎不久。
“谁家的孩子?有人吗?这是谁家的孩子?”任凭王冶四下寻找、 呼喊,终无一人应声。
正在纳闷之时,只见从远处奔来一头梅花母鹿,停在女婴身旁,用舌头舔着女婴身上的血污,就像产妇护着娇娃,更像这女婴就是它所生似的。母鹿见到立在一旁的王冶,仰着脖子鸣叫了几声,又朝他点点头。王冶想:莫非这鹿也通人性?于是便试探地问道:
“施主啊,这个女婴是你生的吧?”
母鹿先是一声长鸣,接着又点了一下头,好像承认女婴是它所生。王冶对着母鹿也点了一下头说:
“我晓得了。”
随即王冶脱下道袍,将婴儿裹起抱在怀中。接着他对母鹿说道:“施主啊,这女孩还未有名字吧?贫道就唤她叫‘鹿女’如何?”
母鹿此时两只前脚一齐离地叩了两下表示赞许。王冶又说:
“我知道,你是想将这小施主交由贫道抚养,你放心,我会尽力的。”
母鹿听完后,又是一声长鸣,并腾起前腿朝王冶叩了两下,跑出不到十步远时,又停下,看了看王冶手中的鹿女,随后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也许这鹿女与王冶有缘,她到了王冶手上,真如同在母亲怀中一样,不哭不闹,睁着两只小眼睛直看着王冶,不久,便在王冶手上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王冶早早起床,生文火熬了一小锅汤粥,用钵子盛好正准备喂鹿女时,忽听得庵门外一声鹿鸣。接着,昨天的那只母鹿出现在王冶的草庵前,也不用王冶招呼,便径直来到王冶的床前,将其胀得鼓鼓的乳头,轻轻塞进鹿女口中。鹿女躺着吮吸着母鹿的乳汁,小脸蛋还不时露出笑容。就这样,母鹿一日三次给鹿女喂乳,不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吐艳,王冶抱着鹿女在山下观赏田园美景,直到晌后,见鹿女咳嗽不止,王冶想,鹿女可能是偶染风寒。果不其然,鹿女当晚既不肯食又不能寐,一个劲儿的啼哭。第二天,母鹿见了,站在鹿女身边长鸣不肯离去。王冶更是着急,他对母鹿说:
“施主,你放心,人食五谷,身患小疾是常有的事,我虽不懂医道,但我会下山去为鹿女求医问药的。”
王冶说到做到,当即便去姜堰镇上为鹿女求医抓药,但几剂药下来还是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王冶在梦中见恩师南极仙翁来到他床边,对他说道:“徒儿,你若要治好鹿女的病,人间的草药怕是不见灵验的。为师给你指条明路,仙人岭上有株千年的灵芝,取回煲汤,可以药到病除,鹿女方能无恙。你快去吧,为师走也。”
第二天,王冶很早就起了床,前往北海仙人岭为鹿女寻找灵芝,虽一路吃尽千辛万苦,更在危难之时路遇妖魔阻拦,在王冶生命危在旦夕之时,五色梅花鹿从天而降,救王冶脱离险境。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采得灵芝回。正是由于这株千年的灵芝草相救,鹿女的病不出两日便痊愈了。
鹿女来天目山已三年多,早已不再食母鹿的乳汁了,但那母鹿还是经常来看望鹿女。眼见鹿女已七岁多,俗有:男女七岁不同席。这年,王冶为鹿女在草庵的西北方向建一土台,并在土台边搭一草舍,取名“鹿女台”。从此,鹿女学着王冶,每天在此养身修炼。鹿女聪明过人,且有过目不忘之能力,很快就能熟诵好多经文,这令王冶兴奋不已。
转眼间数年过去了,鹿女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一天,鹿女来到王冶草庵,对王冶说:
“道长,鹿女蒙道长悉心哺育和教诲,真可谓,情比天高,恩比海深,大恩大德鹿女永生难忘。今天我要离开道长了,特来告辞。”
王冶不解地问道:“小施主啊,你小小年纪能往哪里去啊?”
鹿女说:“道长有所不知,我本是天上瑶池的花仙姑呀,是王母娘娘见你在天目山修筑城堡,除派黄巾力士相助外,命我和赤脚大仙暗中前来保护与你。”
王冶听后正欲回话,忽听得门外有鹿鸣声,鹿女说:“瞧,刚说他他就来了。”
紧接着,那母鹿一头撞进庵内,王冶见了,连忙上前施礼:
“大仙,贫道有眼不识泰山,未能认出仙颜,多有得罪,请多海涵。”
鹿女仙姑忙上前对王冶施礼说:“王道友,你我天目山一段情谊,小仙终身不忘,愿道友道法日益精湛,上不负天庭,下造福于苍生。”      说完,与赤脚大仙双双牵手脚踏祥云向瑶池方向翩然飘去。
据《海陵志考》记载,王冶在天目山修炼了百余年,历尽千难万险,终究功德圆满,不久便得道升仙。传说其将灵宝五符、杖履等物藏在天目井中,在一个晴天,乘祥云西去。随后,人们即在天目山上建起王仙翁祠,从此香火不断。
又说,宋代元丰二年,发运使蒋之奇奉旨祈祷上苍,开天目山上右井,获得鹿角数十支,另有金龙玉璧等物。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先后在遗址东北角方向,发现宋代和汉代墓葬。二000年和二00二年,由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姜堰市博物馆共同组成考古队,先后两次对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河道、城墙、台基、房址、墓葬等古迹。出土了一批陶、铜、石、骨、蚌等质料的人工器物。最终认定:天目山遗址为西周时代的古城,距今3100多年。
天目山王仙翁(王冶)、“鹿女台”、鹿女的传说、传奇,直至一千年后的东晋年间,有传说王冶是东晋人。还有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逃难经过泰州,途中经过天目山,夕阳下,他孤立天目山顶,百感交集,触景生情,吟出“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的诗句。后来,人们在天目山下建起一座文山祠。
如今,天目山传说中的文山祠、仙翁祠、鹿女台等,均已不见陈迹。笔者于今年初夏,曾前往姜堰市沈高镇,在村民传说中的“鹿女台”旧址,进行了现场考察,寻觅到村民从旧址台基处捡得的砖块,至于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
天目山的故事、传奇、传说很多,我们从这些美好的传说中,更加感觉到,在这不为人们所起眼的小土墩上,蕴藏着多少美丽的传说,又滋生出多少浪漫、理想、神话般的传奇,还埋藏着多少先人用过的器物。
天目山,你让人好奇而感叹,你又让人向往而又想探秘。我们期待:天目山“鹿女台”,新的传说、传奇的出现。
http://pic.t56jy.net/pic/20230821/1692580371407905_287.jpg
http://pic.t56jy.net/pic/20230821/1692580371410780_849.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目山“鹿女”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