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街道:打造“三圈”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赋能
为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引擎”,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立足辖区实际、精准对接需求,聚焦学习圈、互促圈、服务圈这三圈打出系列“组合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新”活力,注入“新”动能,汇聚“新”力量。
打造聚“新”学习圈,加力度联“新”。打造云端课堂。借助网盘、云盘等载体,集成《党史故事100讲》、党建要闻等“红色学习资源包”到微信小程序中,方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掌上点”、“指尖播”,满足灵活化学习需求。目前,小程序内已上传党员学习视频35条,播放量已超500余次。打造先锋课堂。组织“蜂鸟”先学活动,依托暖“新”驿站,建立“1+N”学习模式。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模范带头,其他人以“接龙领读”的形式读深悟透“四敢”精神,领读完以后每个人以“感悟沉淀”的形式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打造专题讲堂。针对近期电信诈骗、刷单诈骗等“瞄准”手机使用频次高、日常交际广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问题,社区人员在小区睦邻点发放“反诈”宣传单,讲解典型案例中犯罪分子惯用手法及作案方式,引导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为新型群体的权益保驾护航。
构建领“新”互促圈,拼速度汇“新”。织密“组织化”网络。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双找”行动,由街道党工委牵头,22个社区积极配合,形成党员底数清单、岗位承担清单、排查进度清单、人员队伍情况台账的“三单一账”的工作机制,确保新业态新就业党员纳入党组织教育管理,入列归队不掉队。助力“一体化”治理。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网格”的一体化联动系统,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优势,主动认领社区微公益岗位,赋予群防群治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等基层治理新身份,通过“随手拍”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发挥“流动网格员”的实质性作用。目前,网格群内已累计收集社会治理难题18条,累计办结18条。开展“主题式”交流。邀请新业态新群体参加“‘新’心向党”主题交流活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围绕权益清单、法律维权等方面进行解读,来自网约送餐、快递配送等领域的代表同志围绕劳动保障、便捷服务等方面表达自身诉求,社区、街道两级及时做好记录并进行针对解答。目前,已收集到诉求9条,社区层面完成解答6条,街道层面完成解答3条。
拓展暖“新”服务圈,增温度助“新”。创新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街道24个暖“新”驿站标注在数字化电子地图上,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分布检索服务。驿站中日常物品一应俱全,在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歇脚休息、手机充电、免费饮水、餐食加热等暖心服务的同时,同步打造成“信息联络站”“志愿服务站”,方便新就业群体参与网格治理。提供法律援助。以社区党群服务驿站为工作抓手,设置普法展台“零距离”接触新业态劳动者,针对工伤待遇、高温补贴等高频需求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送去一份“法治快递”。开展暖心慰问。通过与新业态劳动者一对一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汇总形成“疑难清单”,同步开展“送清凉”活动,为新业态劳动者们送上矿泉水、湿巾、风油精等防暑爱心礼包100余份,切实做到暖“新”更暖心。(吴逸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