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戏真做 父爱无边
假戏真做 父爱无边――读微型小说《父子游戏》有感
王根林
看完微型小说《父子游戏》(载《微刊》2008年第17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父亲的良苦用心,以及其生命最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小说中父亲的形象是伟大的,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做父亲的责任。这就是“用最后的力气,重新把他(儿子)推到了人生的舞台上。”
小说撷取了当今社会上极其普通的现象,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问题:父母对子女都是“宠、纵,”表面看来是对子女的爱护,而实际上,有求必应的结果是害了他们。
小说的结构很巧妙,以儿子20岁生日为开头,儿子向父亲要钱买汽车,父亲一改以往有求必应的态度,婉转地让儿子参加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以十万元的奖金为吸引。十万元的诱惑让儿子与电视台签定了“真人秀”短剧协议,剧情要求他扮演一个自谋生路的“儿子,”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生病住院的“父亲,”如果“父亲”的病一旦严重的话,儿子将背负更大的经济压力。剧组给他的条件是500元,四个月时间他必须快速真实地具备挣钱的能力,而这一切行动均在摄像机的跟踪之下,否则就算失败,当然奖金也就泡汤了。
小说从他第一天花去一百多元买饭菜,到第二 天为省钱只买烧饼咸菜给父亲,电视台提出警告,再到第三天自己开始学做饭,虽然难以下咽,但好歹做了。直到一周后,他手中仅剩100元,而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需钱治疗,剧组催命似的要钱,逼得他四处寻找商机。终于从日常买菜中受到启发,在网上开了家“蔬菜超市,”为顾客送货上门。开张的第一天就很受欢迎,他虽然累得快散了架,但到医院向父亲汇报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超市越发红火、壮大,但离签约的4个月也快到了,在忙完了最后一天,他带着赚来的2000元朝医院飞奔而去(他十多天没有看望父亲了),因为他成功了,十万元奖金马上灸手可得。
但作者笔峰一转,到了医院迎接他的是:父亲巳被转移到太平间了,只等他来签字火化,他还以为是在演戏,此时作者画龙点睛般的将小说的主题给推出:“对你(儿子)也许是一场游戏,而对你父亲,却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戏。”
儿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父亲半年前患了癌症,他放心不下,自己走了以后,无所事事的儿子将怎么面对一个人的生活,怎样活下去?左思右想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他找到电视台……看到这里,我的心情特别沉重,“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弥留之际,父亲想到的、关心的、惦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儿子的生活和命运。因此,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所有做父母的,都是伟大的、高尚的。
父亲给儿子留下的10万元是对儿子自立表现的褒奖,而其余的钱他全捐了,老人的话很有哲理,“是我的富有害了你,留给你的越少,你就会越强大。”是啊,多少成功的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在困境、逆境中奋发努力脱颖而出?笔者相信,通过这场游戏,小说中的“儿子”,将会越来越成熟。
这篇小说以讲故事的形式而层层推进,尤其是对儿子的考验,也是由简到繁,其情节的悬念也是随着人物行动而步步深入的。虽说是一场游戏,但结局却是“假戏真做。”文中父亲的形象,笔者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良苦用心,可以说是普天下父母的一个共性缩影的写照。
微型小说虽小,但她以大千社会的万象,撷取一点,进行开掘,开掘得越深,情节线就越是曲折,人物形象就愈丰满,就越能感人。也许如我们搞戏剧编剧的要求一样,要有“真实的故事,有趣的情节,典型的人物,意外的结局。”所以作家的视野和聚集点,不一定要放在轰轰烈烈大是大非的事件上,生活中的浪花,只要在阳光的映照下,不照样能显现出七色彩虹?
当然小说的后半部分似乎有些失真,游戏开始的几天,儿子天天给父亲送饭。而到了文末,却成了十几天未到医院(哪怕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也行),这似乎有点不近情理。总之微刊所载的小说,其寓教于娱和教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难怪她会受到不同层次、各行各业人员的喜爱。
(本文发表于《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21期)
http://pic.t56jy.net/pic/20230719/1689724831827568_799.jpg
:victory::victory::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