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东升 发表于 2023-7-15 10:34:18

(随笔)精品意识与昙花一现

当下,不少业务部门的领导,都要求下属要多出“精品”,出“精品”主观意愿无可厚非,可谈何容易?遇上“内行”的领导还算幸运,倘碰上有的“外行”(包括人们戏称的“假洋鬼子”的),下属就遭罪了。闲暇翻到24年前写的一篇“随笔”,敬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随笔]
精品意识与昙花一现
(江苏)王根林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要求文艺界要多出精品力作,有的甚至制定了长期的精品战略方案,这无疑是给从事艺术工作的同志提出了高的要求。何为精品?"精品",就是上乘的作品。既然是上乘的,就为数不多。笔者认为,倘若比比皆是精品,那么就等于没有精品。所谓精品,也只能是在对照、比较中才能显示出来。
    出"精品"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君不见,好多作家写小说,一生中精粹的也就那么一两部,不可能每篇、每部都是精品。
"精品",某种程度上含有"新、奇"的成分。这里的"新、奇"就是指独特的、新颖的、别致的。一句话就是"不抄袭别人,不重复自己"。这里所说的新、奇,应建立在"出乎意料之外,恰在情理之中"。当然,出精品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可能一气呵成,要反复实践、千锤百炼。
"精品"应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笔者不否认有特定历史阶段性的和社会性的精品,如《于无声处》等等。但笔者认为大多数作品应当有长期的生命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雷雨》、《西厢记》、《窦娥冤》、《天仙配》,以及流传于世的"四大名著"等等,经过很多年代,至今仍然被人们称为上乘之作,有的可算百看不厌。
    与此相悖的,时下有的作品也得了大奖,但就是没有市场,有的更是昙花一现,就消声匿迹。这种范围狭窄、短命的所谓精品,要算是精品,恐怕只能用"一度"二字来冠在精品前面。这也给我们各级大赛组织者、评论界一个警示,就是要慎用"精品"二字,起码要恰如其分。正如时下国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首创"等均不能滥用一样,"精品"的桂冠不能像草帽一样随处可用,到处乱戴。
   笔者认为,真正称为"精品"起码要得到专家及群众的一致认可才行,否则就是"一厢情愿"或"孤芳自赏"。要成为精品,就要得到专家内行以及广大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因此说我们提出要多出精品,并非是说到做到,包打黑籽红瓤,也不可能在创作之始就称之为"精品"。因为它毕竟有个过程,这就是探索、发展、创新、修饰、实践、验证的过程。笔者不排除有的追求时尚和配合任务的作品,有时也会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可以肯定地说,它是"短命"的昙花一现的产物,充其量只能打上某个时代的印记,而最终将会被历史所遗忘。
    从事艺术生产的工作者,本身就没有生产次品的愿望,主观上谁都想创作上乘作品流传于世。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应当多学习、多实践,多有精新的构思、精深的立意、精巧的结构、精湛的手法,最终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做到一位伟人所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本文发表于“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1999年2月刊”)
http://pic.t56jy.net/pic/20230715/1689388391517400_661.jpg

自由自在网中游 发表于 2023-7-15 13:50:59

说得有道理就像许多自以为是的诗人一样不晓得写了几千几万手自己能背出来的 还记得住的恐怕没有
更谈不上让别人印象深刻 广为流传了

随缘一梦 发表于 2023-7-17 19:33:28

文采飞扬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jyapp.t56.net/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精品意识与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