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充盈人才“蓄水池” ——系列报道《担当时代重任 彰显工会作为》②
劳模“工作室”充盈人才“蓄水池”——系列报道《担当时代重任 彰显工会作为》②
日前,在江苏神王集团钢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生产中心副总监吉用波带领设备部员工查看两条电梯钢丝绳生产线安装进度。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钢丝绳生产企业,神王集团拥有各类生产设备370多台套,作为“保姆”的设备科显得尤其忙碌和重要。吉用波2013年加入公司,一路拓荒深耕,与企业一同成长。公司设备产能从最初一期的每年2万吨到如今的每年15万吨;设备部最初只有他一人,目前形成组织架构完善、有40名人员的团队,并多次获得神王集团突出贡献奖、优秀项目奖、优秀团队奖。
由于表现突出,吉用波先后获评“泰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为了更好地推广工作经验,他牵头成立“吉用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数十名青年职工从“懵懂”到“懂图纸、懂系统、精专业”的设备工程师的初级进化,走好“入门入行”第一步。他说:“作为技术方面先行者,我有义务有责任带领后辈尽快适应岗位,为生产保驾护航。”
劳模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凝聚一线能工巧匠发现问题、解决难题,而且能激励更多职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近年来,区总工会着力总结、提升、推广劳模领衔的团队创新模式——劳模创新工作室,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难题,在实战中培育高技能人才。如今,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我区众多企业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技能传承、示范引领的重要阵地。
区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唐艳说:“区总工会依托产改指导站、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科技创新导师团,搭建科技部门、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的交流平台,激励职工积极创新创效创优,打造职工技能人才成长‘孵化器’和‘蓄水池’。”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是关键点,更是攻坚战。江苏振华海科股份有限公司涌现一批批技能型人才,现有全国劳模1名、省级劳模4名、市级劳模2名。2018年,公司在俞志军、田建明、吴尉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组建俞志君劳模工作室集群,进一步放大劳模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工作室通过参与省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市、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申报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论文8篇。该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陈晧说:“公司定期举办劳模讲堂、专题讲座、技术沙龙,签订‘导师带徒’合同,让劳模先进发挥‘传帮带’作用,不断推动职工‘提素’工程,让更多有上进心、有创新热情的职工参与,为企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生产急需的优秀人才。”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动下,我区一大批职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相继建立,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形成争当劳模、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5年来,全区新增省市级劳动模范25名、省市级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5名、泰州工匠6名、姜堰工匠20名;新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8家,表彰“名师带徒”先进个人10对;64个集体获省市级、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190个区级工人先锋号。
区总工会副主席陈小军说:“我们组织以劳模工匠为主的‘红色轻骑兵’宣讲团走进企业、学校,宣讲劳模事迹、劳动故事,把劳模、工匠和劳动精神有效根植到职工和学生心中;同时推进‘校企结对’共建‘新时代思政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劳模林’景观,在抗疫一线、生产一线、研学一线讲好新时代劳动故事。截至目前,我们开展‘双进’活动65场次、红色宣讲暨职工大讲堂50场次。”
智慧在这里裂变,效益在这里聚合,精神在这里升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将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担当时代重任,彰显工会作为。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将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担当时代重任,彰显工会作为。
有创新热情的职工参与,为企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生产急需的优秀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我区众多企业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技能传承、示范引领的重要阵地。
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我区众多企业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技能传承、示范引领的重要阵地。
页:
[1]